近来,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最新进展,后量子加密(PQC)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。各行业的开发者迫切需要加强其计算生态系统,以应对量子攻击带来的加剧风险和未知威胁能力。而目前的挑战在于:尚未有一个标准、全面的模型来确保后量子时代的安全。
传统上,开发者能够基于共同的经验制定出标准和最佳实践。但随着量子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,他们也难以享受这种便利了,必须找到抵御量子风险的方法,同时又不能对其安全基础设施的长期可行性带来影响。
在我们最新的安全研讨会上,来自莱迪思、PQShield、Quside和Secure-IC的安全专家探讨了不断发展的后量子加密(PQC)需求,以及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来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重要性。
是什么推动着后量子加密标准的不断发展?
随着量子领域的持续发展,各种后量子加密标准和指南应运而生。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商业国家安全算法套件2.0(CNSA 2.0)——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)发布的一项规定,强制要求使用更强大的后量子加密算法,如Kyber、Dilithium、LMS和XMSS。
尽管CNSA 2.0是后量子加密(PQC)标准...
Read more...